“線性菲涅爾”光熱綜合能源示范項目全容量并網發電
近日,“線性菲涅爾”光熱綜合能源示范項目——三峽集團哈密100萬千瓦“光熱+光伏”項目(以下簡稱“哈密‘光熱+光伏’項目”)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,標志著“光熱+光伏”協同運行新模式正式開啟,有助于增強電網對新能源的接納能力。
“線性菲涅爾”是光熱儲能領域中一種重要的聚光式太陽能利用技術,它利用法國物理學家菲涅爾提出的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,通過聚光、集熱、儲熱和發電四個關鍵環節實現太陽能的高效轉化與穩定利用。
在光熱儲能電站內,26萬塊反射鏡有序排列,將散射的太陽光精準反射到頂部集熱管,把集熱管內的熔鹽加熱至550攝氏度,并將高溫熔鹽輸送到熔鹽儲熱罐儲存。當需要發電時,高溫熔鹽釋放熱能,將水加熱轉化成高溫高壓蒸汽,驅動汽輪機高速轉動,帶動發電機工作,可實現8小時穩定發電,過程實現“太陽能-熱能-電能”的全鏈條零碳轉化。
當前,我國新能源裝機規模持續擴大,但光伏、風電受自然條件影響的“出力不穩定”問題,已成為制約電網消納能力的核心瓶頸。新型儲能技術作為“能源緩沖器”,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支撐——其中,光熱儲能憑借“大容量、長時程、零排放”的獨特優勢,區別于鋰電儲能的“短時調峰”特性,可實現8-12小時穩定儲能發電,成為保障電力系統全天候可靠運行的重要技術路徑。而“線性菲涅爾”技術,正是當前光熱儲能領域兼顧“經濟性與實用性”的重要創新方向,哈密“光伏+光熱”項目的并網,正是這一技術從實驗室走向規模化應用的關鍵突破。
“‘線性菲涅爾’是前沿的光熱技術路線之一。相比傳統塔式光熱電站,‘線性菲涅爾’無需建造吸熱塔,反射鏡和集熱管設計更簡單、模塊化程度高,既降低了材料與施工成本,縮短了建設周期,也讓場地選擇更靈活?!表椖拷浝碚f,哈密“光伏+光熱”項目的并網發電,為大規模推進“光熱+光伏”等多能互補模式提供了經濟可行的技術支撐,為光熱儲能從示范項目向產業化發展邁出關鍵一步提供了實踐支撐。
據現場技術人員介紹,哈密“光伏+光熱”項目實現了“線性菲涅爾”技術的兩大核心創新:實現光學系統主反射鏡全自動標準化生產,每塊鏡面經過光學圖像檢測,主反射鏡面形精度百分百合格,光學效率較早期“線性菲涅爾”系統提升12%;熔鹽換熱系統升級,集熱管選擇性吸收涂層采用特殊工藝設計,涂層具有更高的吸收性能和耐侯性,可將熔鹽穩定加熱至550攝氏度——這一溫度較常規“線性菲涅爾”系統提升50℃,熱能轉化效率提高8%-10%。
此次光熱儲能電站并網發電后,將有效發揮基礎調節電源的調峰作用,與光伏電站共同形成多能互補清潔能源基地:白天光照充足時,光伏電站高效運轉,將太陽能直接轉化為電能;夜晚或光照不足時,光熱儲能電站接力發電,保障電力供應的穩定性與持續性,有效增強電站出力的平穩性與可控性,有助于提升電網對新能源的接納能力。
哈密“光熱+光伏”項目全容量并網后,年平均發電量達20.67億千瓦時,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62萬噸,減排二氧化碳超過163萬噸,為助力我國實現“雙碳”目標、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貢獻力量。
國電中星作為一家專業的電力檢測設備廠家,密切關注國家核電以及電力相關行業的發展與動態,了解更多訪問國電中星官網:www.nh-dake.cn。